社科院朱迪:興趣電商創新了消費品流通模式
朱迪認為,當前新技術發展背景下,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消費模式和消費機制”,其中就包括興趣電商帶來的新的消費品流通系統。
新華財經北京5月11日電 1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查與大數據研究中心聯合抖音電商、巨量算數共同在京發布《2022國貨市場發展報告:新媒介、新消費與新文化》(下稱《報告》),并舉辦專家研討會。會上,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山大學、上海大學等研究機構及高校的專家學者,就居民消費升級等宏觀背景下,電商對國貨品牌發展的意義進行研討。
在會上,報告課題組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學會消費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朱迪指出,新技術和新業態帶來了新的消費模式和消費機制,這在我國國貨消費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朱迪看來,當前國貨消費現象的形成要從時間和空間角度理解。人類歷史上不同階段的消費社會,無論發生在十八十九世紀的歐洲、二十世紀的美國還是我國的明清之際,共同特征都是消費品流通系統的革新——即商業化、市場化的發展,以及消費的文化的、社會的取向日益顯著,從而“消費者”成為非常重要的身份認同。
朱迪進一步指出,在歷史上的消費社會發展過程中,技術革新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20世紀以來的社會發展中。當前新技術發展背景下,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消費模式和消費機制”,其中就包括興趣電商帶來的新的消費品流通系統。例如,國貨消費者通過抖音電商等平臺實現“種草-購買-分享”不斷循環的新消費邏輯。在此過程中,新世代更加強調消費的文化意涵,比如“國潮”風尚,新消費群體積極擁抱創新性的商品購買和使用方式。在新一輪技術革新背景下,消費的新發展階段或許正在到來。
對此,《報告》也指出,以抖音電商為代表的興趣電商,將商品信息與用戶潛在的購物興趣結合起來,從“人找貨”變為“貨找人”,根據用戶對內容的反饋,推薦其感興趣的商品,釋放潛在消費需求,這能夠讓更多國貨產品被看見和購買。
對于未來國貨市場的發展,朱迪認為國產品牌并不等同于傳統文化,因此要拓寬思路更好地回應時代精神和當代消費需求。其次,要在升級制造業技術含量的同時,進一步通過消費選擇、內容、使用和欣賞方式的創新,創造真正的新消費。
編輯:劉銘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
{{item.username}}
{{item.commentcontent}}
{{item.create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