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通院余曉暉:產業數字化已成為數字經濟的主戰場
目前,5G應用仍然主要體現為增量創新和邊緣革命,通過未來2年至3年探索實踐,5G將進一步進入工業的核心系統和流程,成為工業體系的重要組成。
新華財經上海7月20日電(記者陳愛平)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理事長余曉暉日前在線上線下聯動舉辦的“2022數字金磚論壇”上介紹,經中國信通院監測,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已超過1000余家;預計5G將進一步進入工業的核心系統和流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注冊量突破1400億。產業數字化已成為數字經濟的主戰場。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 16.2%,占GDP比重達到39.8%,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更加穩固、支撐作用更加明顯。2021年,我國數字產業化規模達到8.4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1.9%,占 GDP比重為7.3%。同時,產業數字化發展進入加速軌道。2021年,我國產業數字化規模達到37.2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7.2%,占GDP比重為32.5%。各行各業已充分認識到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性,工業互聯網成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方法論,服務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活躍,農業數字化轉型初見成效。
余曉暉分析,通過國內外工業互聯網實踐,可以看到數字化轉型的探索已經由效率變革走向價值變革,由企業內走向產業鏈價值鏈,而通過工業互聯網實現互聯自治的全球供應鏈網絡和智能化生產組織是一個新的探索方向。同時數字化為中小企業“保生存、提效率、創產品”提供了新的路徑。此外,需高度關注工業互聯網平臺經濟發展的新動向。
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在技術、應用、生態等方面仍在快速發展中,經中國信通院監測,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已超過1000余家,其中有影響力的平臺超過150余家。同時,工業園區將成為平臺應用落地的重要陣地。
全球產業界對5G高度期待,余曉暉介紹,“5G+工業互聯網”已實現從“0”到“1”到“10”的突破和拓展,在礦山、工廠、港口、電力等多個領域形成了可復制的解決方案。目前,5G應用仍然主要體現為增量創新和邊緣革命,通過未來2年至3年探索實踐,5G將進一步進入工業的核心系統和流程,成為工業體系的重要組成。
在變革性技術方面,工業人工智能應用路徑與模式逐步形成,在提升工業問題解決速度和解讀的同時,也擴展了可解決問題的邊界,目前國內工業智能應用仍然是以傳統人工智能為主,但深度學習、知識圖譜等新興人工智能技術也有較好的探索。
同時,余曉暉介紹,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運行3年多來,快速成長,注冊量突破1400億,給產品、設備和數字對象賦予了全生命周期身份證,同時通過分布式、標準化、輕量級解析系統實現了數據查詢和交互。
余曉暉展望,數字化轉型是全球共同認可的重要發展方向,產業數字化是數字經濟的主戰場。他建議,下一步從深耕細作、推廣普及、鍛長補短等方面,全面推動數字化轉型。通過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的融合應用,以及數字平臺、安全保障體系的建立,致力于打造扁平開放的制造系統,形成基于知識和數據的制造模式,構建彈性智能的產業鏈供應鏈網絡,建立融通發展的數字經濟體系,實現一二三產融通發展,大中小企業融合發展,打通消費和生產,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產業升級。
編輯:曹煜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